乐善好施的成语故事


乐善好施

拼音lè shàn hào shī

基本解释乐、好:喜欢;愿意;善:做好事;施:施舍。乐意做好事;喜欢施舍。形容慷慨解囊;乐于助人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乐书论》:“闻徵音,使人乐善而好施;闻羽音,使人整齐而好礼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乐善好施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乐善好施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债台高筑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诸侯王表序》:“有逃责(债)之台。”唐 颜师古注:“服虔曰:周赧王负责(债),无以归之,主迫责急,乃逃于此台,后人因以名之。”
捻神捻鬼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!”
满天星斗 唐 杜牧《华清宫三十韵》:“雷霆驰号令,星斗焕文章。”
所作所为 明 李贽《答周西岩书》:“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,皆是谁主张乎?”
众喣山动 明 李东阳《余肃敏公传》:“役未及兴,而众喣山动。”
算无遗策 《晋书 桓玄传》:“自谓经略指授,算无遗策。”
群龙无首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
目不忍见 《广东军务记》:“真为目不忍见。”
不得而知 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
大千世界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希运禅师》:“长老身材勿量大,笠子太小生。师云:‘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。’”